天津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减少 破案率再创新高******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周亚强) 9日下午,天津市公安局召开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天津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大幅下降,破案率再创历史新高,现行命案连续8年全破,连续5年实现发案不过百。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我们重拳出击、露头就打,电信网络诈骗取得阶段性成果,立案、损失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7.8%、14.8%。”据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任锋介绍,2022年,天津强力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260余个、抓获嫌疑人8000多名,惩戒涉诈“两卡”人员9400多名。开展精准劝阻,成功劝阻潜在受骗群众1113.4万人次,全年止付被骗资金11.6亿元。同时,打击破获传统“盗抢骗”侵财案件6100多起,其中养老诈骗案件22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80余名,追缴赃款20.21亿元;强力打击欺诈骗保犯罪,破获案件5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0名,追缴赃款2380余万元,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天津开展“猎狐”等专项行动,严打非法集资、涉税、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挽回经济损失45.9亿元,有力维护了良好经济秩序;加大对重点行业场所的检查力度,累计检查行业场所2.2万家次,整改治安隐患1600余处,全面规范了行业场所经营秩序;持续推进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清零”,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保持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累计建成智慧平安社区7164个,5000余个小区实现“零发案”,平安已成为天津靓丽“品牌”。
此外,天津公安出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十条措施”,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和“无事不扰”机制,涉企检查减少52.7%,完善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在全国首创“不停业施工”审批,为企业争取更多营业时间,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230余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530余件。优化公安政务服务,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便民服务智能融合一体机,501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通过互联网“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办理服务事项973万件,公安政务服务更加便利、更加高效。(完)
【科学的温度】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中新网成都1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滑坡预警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如何从无到有,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中国地灾防治如何走到世界前列?
围绕上述问题,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接受中新网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范宣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唐启浩 摄有哪些因素可能诱发震后地质灾害?
范宣梅介绍,余震与降雨是诱发震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强震刚发生完,震区容易发生较强余震。在余震影响下,一些在主震中震松、震裂的山体和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生二次滑坡。同样,震后强降雨,也容易导致震区发生二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为了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
“我们除了大范围搜集卫星遥感数据,还会在雨季前后,对一些重点区域加强监测。”范宣梅表示,如果“9·5”泸定地震震区在2023年发生强降雨,那么磨西沟、湾东河、海螺沟等区域将有较大概率发生泥石流灾害。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团队正准备在几条重点流域布设监测仪器,观测降雨量、沟道里的泥位、水位以及坡体上地震诱发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为什么要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十余年间,范宣梅团队前往“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8·3”鲁甸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等地震救援第一线,搜集宝贵的影像和数据,并基于全球50余次地震诱发的40多万条灾害数据,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主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了汶川,而不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映秀、北川。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及时、全面的卫星数据去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灾损信息。”范宣梅指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最大的用途,就是填补震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的信息空白,给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支撑和决策信息。
地震诱发滑坡智能预测模型。 受访者供图范宣梅介绍,卫星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摄地球某一个固定点位,而是不断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泸定地震发生时,有一颗卫星恰好正在震区上方,那么这颗卫星可能拍下受灾情况。如果不凑巧的话,那么就需要等这颗卫星下一次再转到泸定地震上方,才能拍到震区受灾影像。甚至有时候,一张好的卫星影像拿到时,距地震发生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如果完全依赖卫星数据去评估震后灾情,大概率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范宣梅表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根据本次地震信息,快速判断哪些地方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哪些地方房屋道路受损最严重,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最需要救援的位置。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介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科研人员将卫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防灾减灾相结合,最终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透露,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目前正进行地震灾害链相关的科研攻坚。如果震后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可能影响到下游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范围。目前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更好预测灾害链的发生,避免因灾害链可能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
范宣梅表示,近年来无论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地灾领域的经验还是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应把防灾减灾领域的中国知识、中国智慧输送到国外,以帮助更多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